-
自序
民國八年歲次己未九月九日書於木欒店訓蒙學舍陳鑫序
-
總論
一陰九陽根頭棍,二陰八陽是散手。
三陰七陽猶覺硬,四陰六陽顯好手。
惟有五陰並五陽,陰陽無偏稱妙手。
妙手一著一太極,空空跡化歸烏有。
每一勢拳,往往數千言不能罄其妙,一經現身說法,甚覺容易,所難者工夫,尤難者長久工夫,諺有曰:「拳打萬遍,神理自現」,信然。
-
太極拳經論
雖然,由一端以恆其功,亦未始不可以即一端以窺其全體。所以,平素要得以敬為主,臨場更得恭敬。平素要先養氣,臨場更要順氣而行。勿使有惰氣參,勿使有逆氣橫。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機趣橫生,妙理悉現,萬殊一本,豁然貫通焉,不亦快哉。今之學者,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其如孔子所謂「先難後獲」何。
問,功夫何以用,必如孟子所謂「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而後可。理不明,延名師。路不清,訪良友。理明路清而猶未能,再加終日乾乾之功,進而不止,日久自到。
問,得幾時,小成則三年,大成則九年。至九年之候,可以觀矣。抑至九年之候,自然欲罷不能,蒸蒸日上,終身無住足之地矣。
神手復起,不易吾言矣,躁心者其勉諸。
-
太極拳經譜
屈伸往來,進退存亡,一開一合,有變有常。
虛實兼到,忽見忽藏,健順參半,引進精詳。
或收或放,忽弛忽張,錯綜變化,欲抑先揚。
必先有事,勿助勿忘,真積力久,質而彌光。
盈虛有象,出入無方,神以知來,智以藏往。
賓主分明,中道皇皇,經權互用,補短截長。
神龍變化,疇測汪洋,沿路纏綿,靜運無慌。
肌膚骨節,處處開張,不先不後,迎送相當。
前後左右,上下四旁,轉接靈敏,繞急相將。
高擎低取,如願相償,不滯於跡,不涉於虛。
至誠運動,擒縱由余,天機活潑,浩氣流行。
佯輸詐敗,制勝權衡,順來逆往,令彼莫測。
因時制宜,中藏妙訣,上行下打,斷不可偏。
聲東擊西,左右威宣,寒往暑來,誰識其端。
千古一日,至理循環,上下相隨,不可空談。
循序漸進,仔細研究,人能受苦,終躋渾然。
至疾至迅,纏繞迴旋,離形得似,何非月圓。
精練已極,極小亦圈,日中則昃,月滿則虧。
敵如詐誘,不可緊追,若踰界限,勢難轉回。
況一失勢,雖悔何追,我守我疆,不卑不亢。
九折羊腸,不可稍讓,如讓他人,人立我跌。
急與爭鋒,能上莫下,多佔一分,我據形勢。
一夫當關,萬人失勇,拈連粘隨,會神聚精。
運我虛靈,彌加整重,細膩熨帖,中權後勁。
虛籠詐誘,祇為一轉,來脈得勢,轉關何難。
實中有虛,人己相參,虛中有實,孰測機關。
不遮不架,不頂不延,不軟不硬,不脫不沾,
突如其來,人莫知其所以然,
跌翻絕妙,靈境難以言傳。
試一形容,手中有權:
宜輕則輕,斟酌無偏,宜重則重,如虎下山。
引視彼來,進由我去,來宜聽真,去貴神速。
一窺其勢,一覘其隙,有隙可乘,不敢不入。
失此機會,恐難再得,一點靈境,為君指出。
至於身法,原無一定,無定有定,在人自用。
橫豎顛倒,立坐臥挺,前俯後仰,奇正相生。
迴旋倚側,攢躍皆中,千變萬化,難繪其形。
氣不離理,一言可罄,開合虛實,即為拳經。
用力日久,豁然貫通,日新不已,自臻神聖。
渾然無跡,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虛靈。
豈知我心,祇守一敬。
-
太極拳權論
聖人一大運動也。區劃井田以養民生,興立學校以全民性,以及水旱盜賊治理有方,鰥寡孤獨補助有法,此聖人之大運動也。
至於人之一身,獨無運動乎。秉天地元氣以生,萬物皆備於我,得聖人教化以立,人人各保其天。因而以陰陽五行得於有生之初者,為一身運動之本。於是,苦心志,勞筋骨,使動靜相生,闔闢互見,以至進退存亡,及窮其變,此吾身自有之運動也。
向使海內同胞,人人簡練揣摩,不惰躬修,萬象森列,呈現法象。又能平心靜氣,涵養功夫,今太極本體心領神會,豁然貫通,將見理明法備,受益無窮。在我則精神強健,可久天年。在國則盜寇蕩除,可守疆域。內外實用,兩不蹈空。熙熙皞皞,永慶昇平,豈不快哉。運動之為用,大矣哉。
雖然,猶有進。蓋有行之運動,未若無形運動之為愈。而無形之運動,尤不若不運動,自運動者之為神。運動至此,亦神乎運動矣。則其運動之功,既與聖人同體,又與天地合德。渾渾穆穆,全泯跡象。亦以吾身還吾心之太極焉已耳,亦即以吾心之太極,還太極之太極焉已耳。豈復別有作用哉。妙矣哉,太極之為太極也。神矣哉,太極之為太極也。
余妄以臆見,聊書數語,以冠其端,殊令方家之一笑雲。
-
太極拳權譜
如不得已,淺嘗帶引,靜以待動,堅我壁壘。
堂堂之陣,整整之旗,有備無患,讓彼偷營。
一引一進,奇正相生,佯輸詐敗,反敗為攻。
一引即進,轉進如風,進至七分,疾速停頓。
兵行詭計,嚴防後侵,前後左右,俱要留心。
進步莫遲,不直不遂,足隨手運,圓轉如神。
忽上忽下,或順或逆,日光普照,不落邊際。
我進擊人,令其不防,彼若能防,必非妙方。
大將臨敵,無處不慎,任他圍繞,一齊並進。
斬將搴旗,霸王之真,太極至理,一言難盡。
陰陽變化,存乎其人,稍涉虛偽,妙理難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