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五章【原文】
天墬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墬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德經』第五章【釋義】
天墬不仁[1] ,以萬物為芻[2] 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3] 。
天墬之間,其猶橐[4] 籥[5] 乎?虛而不屈[6] ,動而愈出[7] 。
- 仁,行有為造化以施恩。 ^
- 芻,喂牲口的草。 ^
- 芻狗,草扎的狗,以替代六畜祭品中的狗。 ^
- 橐tuo2,排橐,風箱。 ^
- 籥yue4,鼓風箱的內件。 ^
- 屈jue2,竭,窮盡也。 ^
- 出,由內到外。 ^
- 數,道理、命運。 ^
- 窮,終、止。 ^
- 中,中央,不偏不倚之“數”。 ^
『道德經』第五章【譯文】
天墬不造作行有為造化以施恩,而將萬物都看作草芥一樣[的卑微];聖人不造作行有為造化以施恩,而將天下所有人都看作象草芥一樣[的普通]。
天墬之間,難道不象一個風箱嗎?空着而不能窮盡,鼓動起來則不斷產生。
這樣的話多說了就會令道理窮盡,不如持守中央不偏不倚[的辦法來得好]。
『道德經』第五章【註文】
仁者,必定行造作的有為造化來施恩,施恩必然要定區分,並且要賦予多寡,這其中就必然有矯飾造作。這不是天墬規律的所為,因為對於天墬來說,萬物都是一樣的,沒有差別。聖人也是秉持一樣的看法,將天下人看作一樣的。
天墬是一個大風箱,空著它,它不能窮盡,可是一旦推動它,風力就源源不斷產生。世間的事情也是一樣的道理。
但是,大凡道理說得越清晰明澈,就墮入了之前説的“常道”中,不如持守中央不偏不倚之“數”,來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