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八章【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 ,事善能 ,動善時 。
夫唯不爭,故無尤。
『道德經』第八章【釋義】
上[1] 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2] ,處[3] 眾人之所惡[4] ,故幾[5] 於道。
居善[6] 地[7] ,心善淵,與[8] 善仁,言善信[9] ,政[10] 善治[11] ,事[12] 善能[13] ,動[14] 善時[15] 。
夫唯不爭,故無尤[16] 。
- 上,上等的。 ^
- 爭,抗、不順從。 ^
- 處,相處、交流 ^
- 惡wu4,討厭,這裡指討厭的事物。 ^
- 幾,接近於。 ^
- 善,甘於、善於、能夠做到。 ^
- 地,卑下的位置。 ^
- 與,交接、指待人接物。 ^
- 信,真實準確 ^
- 政,為政。 ^
- 治,治理的好,指善於調和處理。 ^
- 事,任事、擔當。 ^
- 能,和睦。 ^
- 動,行動應變。 ^
- 時,選擇時機。 ^
- 尤,罪過、過錯。 ^
『道德經』第八章【譯文】
最高的『善』就象水[的德性一樣]。水為萬物帶來好處而沒有不順從的時候,能於所有人討厭的事物相處,所以接近於『道』。
立身處事要甘居下位,心要常常保持沉靜淵深,待人接物要仁愛親善,言談話語要準確可信,執政要善於調和處理,任事擔當要懂的保持和睦,行動應變要能選擇時機。
正是因為不抗拒牴觸,所以沒有過錯。
『道德經』第八章【註文】
老子認為最高的『善』,就好像是水所表現出來的德性一樣。順從而不抗拒,又能為相處的人帶來好處,還能跟所有的人和事物相處。又引伸到並對人生適當的行為舉止。在老子的眼裡,不能順應而去抗拒,是最大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