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十章【原文】
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
專氣致柔,能嬰兒乎?
滌除玄覽,能無疵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道德經』第十章【釋義】
專[4] 氣[5] 致[6] 柔[7] ,能嬰兒[8] 乎?
滌[9] 除[10] 玄覽[11] ,能無疵[12] 乎?
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生之畜[19] 之。生而不有[20] ,為而不恃[21] ,長[22] 而不宰[23] 。是謂玄德[24] 。
- 載,充滿。 ^
- 營魄,魂魄也。【晋】陆机《赠从兄车骑》诗:“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
- 離,分散分開。 ^
- 專tuan2,通『摶』。集中、集聚。 ^
- 氣,呼吸及五穀充身之氣。 ^
- 致,使到、致使。 ^
- 柔,柔弱。 ^
- 嬰兒,象嬰兒一樣呼吸,即胎息。 ^
- 滌,洗滌。 ^
- 除,去掉。 ^
- 玄覽,應指人的心靈。 ^
- 疵,黑斑、瑕疵。 ^
- 天門,指心機,即修道的玄關一竅 ^
- 開闔,指心思心念的產生、變化、消逝 ^
- 雌,柔弱、寂静。 ^
- 明、白,均是顯明的意思。 ^
- 達,通曉。四達,比喻通曉事物。 ^
- 知zhi4,通『智』。機巧矯飾為智。 ^
- 畜chu4,養育。 ^
- 有,與『無』對應,佔有。 ^
- 恃,依靠、憑藉 ^
- 長zhang3,成長。 ^
- 宰,主宰、總管 ^
- 玄德,最根本的德行、恩惠。 ^
『道德經』第十章【譯文】
修道守真抱一,能做到精神不分散嗎?
聚集真氣從而歸返柔弱的狀態,能達到像嬰兒一樣嗎?
潔淨洗滌心靈,能達到沒有瑕疵的地步嗎?
愛護百姓治理國家,能做到『無為』嗎?
心思念頭的起滅變化,能做到柔弱寂静嗎?
顯明通曉事物,能做到沒有機巧矯飾嗎?
化生萬物,養育萬物;化生萬物卻不佔用,推動事物卻又不倚仗。事物成就又不主宰操縱。這樣的德行就是,也才是最根本的德行。
『道德經』第十章【註文】
魂,陽神,即元神,即性。清輕之氣,無識無知故喜静。须附體而生,故好生。居於眉心百會交會的地方,也有說即是松果體的位置。
魄,陰神,即識神,即命。清冷渾濁之氣,有識有知故喜动。可以离体而生,故望死。魄、陰神,即佛家所云中阴身,可离体驻世七日,也有说七七四十九日的。居于腹部丹田位置。
元神與識神自受孕之時即並存,但識神喜動而盛情慾,因此耗散元精。元神喜靜,能配置元精,但受抑制識神抑制。識神愈盛,則元神愈喪。故道家抱一守真,即取靜極生動,修煉金丹大道,以求後天反哺先天,偷天墬造化生死之機。